2005年3月23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涨势汹汹”的底气在哪里
司马童

  据报道,武当山和神农架将于4月1日起调高门票价格。其中,武当山进门票由现在的70元涨至110元。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于日前表示,黄山门票可能从现在的135元上调至200元(3月20日《成都商报》)。
  如今,看到这样的新闻,真的已经有点“视觉疲劳”了。随便上网查找一下,有关各地景区门票图谋(通常都换上一个好听的说法叫“听证”)开涨的消息,早已历历在目,比比皆是。至于各种以时评面目出现的质疑和声讨,更是连篇累牍,不绝于耳。而在拜读了一些相关的时评大作之后,我觉得有不少都只把“枪口”对准了“听证不公”,却疏忽了其实有个更为重要的原因,一直在背后为这种“涨势汹汹”提供着强大的底气和后盾。
  我不否认,经济收入的日益提高,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们云游四方的热情。事实上,这也早就成了有些景区“听证涨价”的一个理由——所谓的景点人多,涨价分流,减轻负荷。但我仍然以为,别瞧听证会上总结出来的“开涨”原因五花八门,真正让操纵者觉得可以志在必得的百倍信心,其实来自于他们对公费旅游前景的持续乐观和看好。如果缺少了“公游一族”的积极支撑,那种动辄数十元、近百元的“涨价听证”,别说能不能像现今这般地遍地开花,就是那些组织者愿不愿意想开就开,恐怕也得考虑考虑会不会吓跑了众多的游客。道理很是简单,如果旅游者花的都是自己的钱,自然会十分在乎起游览的成本,谁的票价若是胡提乱涨,岂不是自堵财源,自断财路?
  公费旅游对景点涨价的影响有多大?作为一个局外之人,我的确也拿不出一个具体的数据来。但刚好看到另外的一篇报道,说是部分红色旅游景点日前提高门票价格的突然举措,让正筹划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的北京旅行社大呼吃不消。“井冈山周围三个景点门票价格最近一共涨了300元。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只能提价,否则连基本利润都无法保障”。红色旅游何以突然兴旺,自然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在里面。但也不可否认,在某些地方,这种政策其实已经“走形”和“异化”,成了实施公费旅游的一个堂皇借口。有你这样身分特殊的旅游者,一些地方开起“涨价听证”来又岂会不有恃无恐。
  面对旅游景点的“涨势汹汹”,与其寄希望于“听证”的良心发现,不如更加有力地从约束和制止公费旅游这一要害处去想办法,动脑筋。打压住了这处关键所在,我不相信“景点听证”结果,总是会只涨不跌。